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首届年度香港-深圳夏季金融会议



22nd and 23rd of August 2017


The First Annual Hong Kong-Shenzhen Summer Finance Conference



The First Annual Hong Kong-Shenzhen Summer Finance Conference was organized by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and Shenzhen Finance Institut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This annual conference is aimed at collaborating research and institutions among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scholars, especially young one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for mutualcommunication and studies, and encouraging the frontier research of all areas of finance.

This conference is jointly launched by five universities from Hong Kong and two universities from Shenzhen, includi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Shenzhe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SBC Business School, and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首届年度香港-深圳

夏季金融会议


2017年8月22日-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在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联合主办了首届年度香港-深圳夏季金融会议。本次会议由香港和深圳的七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及香港大学将联合发起,旨在为港深两地学者,尤其是年青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港深两地的院校金融研究与合作交流。会议遵循国际学术标准,鼓励金融学各领域的前沿研究。


会议回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院长、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熊伟向到场的各位来宾致欢迎辞,并希望“香港-深圳夏季金融会议”能在来年持续为各领域学者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由参会院校中推选七篇论文,每篇论文会收到两位来自参会院校或国内外高校及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的意见,每位主讲人的发言时间为20分钟,每位评论人的发言时间为15分钟,随后是自由提问环节。


1

公司金融 


论文一:《生产风险和生产柔性如何影响流动性管理:基于电力公司的实证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Chu Zhang教授主持了当日会议的第一部分,主题名为“公司金融”。作为会议的第一位主讲人,香港大学教授Chen Lin基于其团队在电力公司领域的实证研究,分享了论文《生产风险和生产柔性如何影响流动性管理》。论文采用全球范围内481家电力公司、超过60,000家电厂的样本数据,评估了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风险如何影响企业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数据表明电力公司选择持有的现金存量随电力价格的波动而调整,且对于不具备高生产柔性的企业(火力发电站、核电站等),现金存量与电价之间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论文最后得出市面上多数电力公司大多采用“现金持有(cash holdings)”的方式管理价格风险的结论。


随后,两位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Seungjoon Oh教授及多伦多大学Ling Chen教授基于其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对Chen Lin教授的论文做出点评,并就自变量的选择及数据处理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思考。


香港大学教授Chen Lin在Q&A环节回答嘉宾提出的疑问


论文二:《金融中介机构在非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价值:来自中国并购的实证分析》


第二篇论文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John Wei教授。由于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激增,且大众普遍认为投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商业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John Wei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金融中介机构在中国非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价值创造作用。


相关论文研究显示,若收购方为非上市公司,收购行为通常会为该公司股东创造价值。然而,金融中介机构是否在收购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John Wei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针对该问题给出了乐观结论——数据证明金融中介机构在中国非上市公司的收购中创造了实质性的价值,并将收购方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提高了4.5%。


John Wei教授发言结束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Yi Ding教授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者Nan Xiong先后就相关问题给出了评论与思考。


2

金融中介机构 


论文三:《管理银行挤兑风险:银行自由决定的风险》


当日会议第二部分由香港理工大学Ji-Chai Lin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Zongbo Huang教授带来了他们的论文——《管理银行挤兑风险:银行自由决定的风险》。论文考量了当银行遇到经营困境时会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及贷款人的利益,同时贷款人将如何应对并最终恶化银行的经营危机。Zongbo Huang教授基于他们得到的结论,为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不健全的监管机制为挤兑风险的滋生创造了土壤,然而设计精良的税收政策可将危机及负面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随后,点评嘉宾香港理工大学Chong Wang教授及麻省理工学院Hui Chen教授对该论文做出点评,并就论文题目、结论的普适性及数据处理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思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院长、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熊伟正在提问


论文四:《超越基金业绩》


当日会议分享的最后一篇论文《超越基金业绩》由香港中文大学Wenxi Jiang教授及其团队撰写。他们初期观察发现,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并且通常追求收益或规模     最大化;同时,共同基金所雇用的销售及市场人员超过了其总雇员的20%。那么,销售人员是如何帮助基金公司成长的?


围绕该问题,Wenxi Jiang教授及其团队深刻挖掘了各共同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对总雇员的比率(MKT_Ratio),后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销售雇员比重更高的基金公司展现出了更强劲的规模(size)成长能力,但这并不意味他们的基金表现会更好。


Wenxi Jiang教授分享结束后,来自香港大学的Andrew Sinclair教授及南洋理工大学Jiang Luo教授对该论文做出点评,并就数据来源及结论的因果关系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与建议。


3

折现率 


论文五:《关于随机折现因子间差异的理论


8月23日会议的前半部分由香港城市大学的Qianqian Huang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学的George Panayotov教授带来了他与他的团队关于随机折现因子间差异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由于市场整合、全球化、及金融危机传染等市场发展趋势,对于市场间差异的研究就愈显重要,但不同市场在其测算方面却有多种方法,没有达成共识。基于对于随机折现因子间差异的研究兴趣,Panayotov教授及其团队建立了一个概率距离量度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与货币收益的风险中性分布相联系,用于测量随机折现因子间的差异。该理论模型将货币期权信息加入了资产定价模型,未来可作为资产定价的一个实用的分析工具使用。


George Panayotov教授分享结束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Yizhou Xiao教授和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Jun Tu教授对该论文做出点评。他们主要就随机折现因子的理论框架的清晰度、实证研究充分性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建议。


香港科技大学的George Panayotov教授正在演讲


论文六:《公司投资是否受时变风险的影响?》


本次会议第六篇论文《公司投资是否受时变风险的影响?》由香港城市大学教授Yongjin Kim带来。他们注意到风险调整贴现率(risk-adjusted discount rate)在公司金融与宏观资本定价中的不同决算方法,因而希望研究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是否会考虑时变风险的影响。通过建模分析,他们得出结论:“公司层面的股权溢价是随时季变化的,企业会根据时变风险调整他们的资本成本。”


Yongjin Kim教授分享结束后,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Kai Li教授与清华大学的Jianfeng Yu教授先后对该论文做出了点评。他们主要就数学模型中的理论框架、变量控制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与建议。


香港城市大学的Yongjin Kim教授正在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的Kai Li教授正在演讲

清华大学的Jianfeng Yu教授正在演讲


4

股利政策 


论文七:《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与内源性股利政策》


香港中文大学Joseph Cheng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题为“股利政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Hursit Selcuk Celil带来了他们的论文《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与内源性股利政策》。该论文检验了在内源性股利政策框架下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性。由于企业的融资选择会通过影响公司的收益与成本最终决定公司价值,企业资本结构动态性是学者们在公司金融经济学领域最首要也是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论文最后得出结论:“结合内源性股利政策与公司资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企业在资本结构的选择中超过50%的截面变量。”


Hursit Selcuk Celil教授分享结束后,香港城市大学Jay Li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Zhen Li教授对该论文做出点评。同时,他们对论文使用的样本数据及计量方法等相关问题表达了各自的建议。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Hursit Selcuk Celil教授正在演讲


在会议结束之后:


尽管会议当天恰逢台风“天鸽”过境,与会嘉宾们还是一同来到南山区腾讯大楼参观,了解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会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腾讯金融负责人表示以微众银行为主体的腾讯金融业务目前已覆盖过亿用户,其用户主要基于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并运用微信红包等营销手段拓展用户群。


教授们最感兴趣的是微众银行营运过程中所运用的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微众银行的CTO强调微众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其运营的两大基石为人脸识别开户和普惠金融,此外,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比如,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放和额度增减需要专门的信用卡中心负责,其雇员可达数千人;但在运用大数据分析后,微众银行只需两名技术专员即可对近亿名用户的额度进行管理。教授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并与CTO关于信用和风险管控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得知微众银行的财务状况远比传统商业银行稳健之后,不少教授纷纷表示希望能获取微众银行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见,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改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

END

1


转载自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微信公众号

文案| 甘晗磊(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万玮(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张乙帆(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美编| 马紫欣(2016级经管学院学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